前言
每年的春末夏初,就是台灣帆船活動新的一季展開,那個哨音就是台琉國際帆船賽的舉辦,台灣西岸的帆船,在賽前的一個禮拜前紛紛開始準備移泊到基隆來,為了就是參加台灣到琉球的長航比賽(也是為了那─石垣牛─呀)。
2015年5月5日 兩年前,那是一段從基隆開回高雄興達的航程,兩年後 為了這次第17屆 台琉杯賽事的參與,特別從高雄往南移泊,環半個台灣島,經過台東、花蓮、宜蘭、最後到基隆港,再出發開往石垣島。既然知道了航行的路線,很早就規劃參與
高雄 ─ 台東的這段航程。而一年多沒有把舵了,早已躍躍欲試做足了功課,為了就是能讓這趟航程找回我遺忘已久的航海魂。
過去這個航線曾經有開過一次,那是 台東金樽 → 高雄興達 那次沒有沒有記錄下網誌,只記得台東出發後,大約到屏東旭海附近,不知為何身體不適,後來一直待在船艙內休息,中間的過程都忘了,直到開到小琉球外海才又開始開船,擔心自己成了無效船員,也特地準備了暈船藥,希望自己狀態不要太差,畢竟很久沒有在海上活動了,好險後來都備而不用。
出發前
把很久沒打開的 海圖軟體
OPEN CPN (海圖檔特別去網路抓到了CM93的 ISO檔,大概1G多,需要的話請私訊給我) 與 GARMIN 的 HOME PORT 打開,先來畫一張路線圖,規劃完後,才能計算航行時間規劃個航程。
圖1紅色路線為我規畫的航線,綠色為我實際跑的航線。 |
圖2 航程規劃表 |
這次共有三艘船跑這個航段、33 ft的lohasocean 、37ft的希拉、51ft的亞蒂絲,每艘船上平均6人,至於每個時間點如何輪班就看船長如何安排嘍。這次航行的關鍵點在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,如何在對的時間及潮汐,通過這兩個角,這兩個點都是台灣有名的海流強、激浪的區域。
圖3 恆春半島的兩個點 左:貓鼻頭 右:鵝鑾鼻 |
出發
5月5日一個初夏的氣候,太陽很烈但還不是至於悶熱,微的2-3級風,大家六位航員上午八點左右在興達港到齊後,開始再進一步說明船艙內物品的配置及各項要注意的事項說明一遍,尤其是廁所如何的使用、航儀、油、電、水的使用都要一再的確認,出發前船長要先去設定航線,突然發現航儀上怎麼設定航點都沒有出現,趕緊拿出我預先規劃的航程表,把幾個設定的經緯度先打上去再說,出港後就設定對著經緯度上航點跑。
從手機Line看到在安平的希拉與亞蒂斯都出發後,船長馬上說:絕對不能被他們追上。拍完照即解完繩索出發,比預期早出發半小時。
圖4 出航行前的會議&說明。 |
圖5 解纜繩前先來張出發照 |
出興達港後往南高雄港方向出發
圖6 永安漁港附近,後方還清楚看的到興達發電廠煙囪。 |
設定好自動駕駛後馬上就是釣魚時間,趕緊拿出我的拖釣組合,準備放長線啦!
圖7 釣魚方式很簡單,就只要釣魚線、八字環、路亞(擬餌)
|
圖8 拖著一條還不細的魚線,期待的就是能中一條不小的魚。 |
接下來跟到一段潮流,引擎拉到近2千轉,跑出6節的速度,其實這個速度太快,魚不太好去咬餌上鉤,希拉與亞蒂絲硬是比我們快出兩節可以達到8-9節,我心裡就在換算,大約下午過兩點就可以超越我們了,一路上比想像中的平順很多,而且速度又快,都高於預測的四節再跑,到第一個預測點:左營港(10:30),就已經提前1小時了,港外遇到了中字號艦艇,回去查資料才發現它有著輝煌的背景,205中建艦。
圖9 中建號軍艦 |
他筆直的往軍港方向開,我們只能從他的後方通過,航跡就很明顯的轉了一小個彎。
圖10 左營港區外海,綠色線為實際航跡圖,紅色線為規畫航跡。 |
大概到了高雄港外,接下來為了保持後面開船的體力,得有紀律的三小時輪班一次,中午12點就算睡不著,還是強迫自己至艙內休息,下午3點再更換小組休息,莫約1點多左右,睡不著到艙外看看,在高屏溪口希拉也剛好在我們船附近,打算修正航線從我船尾通過貼近小琉球航行。
圖11 37呎的希拉沒有拉開前帆,光用主帆加引擎,速度硬是要比我們快兩節。 |
圖12 小風天跑頂風航行沒有太多傾斜。 |
圖13 越接近晚上風越小,乾脆就直接把帆收起,不使用帆了。(感謝小卓照片分享) |
一整天其實很熱都吃不太下食物,只了喝了些水跟威德能量凍、水果、零食等,其他夥伴胃口都還不錯,都還有吃泡麵或其他東西,到晚餐終於有點餓意,吃了這個小卓特地準備的韓式泡飯,其實內容物很簡單,就是像去登山會帶的乾燥飯,跟獨特的醬料跟調味,熱水泡下去加上調味料,夾鏈袋夾上放置十分鐘左右,就有熱騰騰的韓式拌飯可以吃,要很注意水不能放太多不然會變稀飯,米飯不會太濕,吃上去就有鍋粑硬硬的感覺,吃下去的風味我個人是還可以接受,只是有點辣,回到家後還是會去想要找看看哪裡有賣。
韓式泡飯,當下再吃沒有拍下來,照片只能取自網路。 |
圖14 晚間九點左右已到貓鼻頭附近。 |
看到這張圖原訂規畫圖2的時間表,到白沙附近是晚間12點,一路順流(沒順風還頂風哩)給我們很大的助力,九點多就已經在墾丁白沙附近 (這時希拉正在鵝鑾鼻附近,亞蒂絲是航儀上那艘綠色箭頭。)
大約一小時到達鵝鑾鼻外海,海圖右下方有一激浪區,是太平洋跟巴士海峽交會處,航行過此處會稍微晃一點,有點像飛機遇到亂流那個樣子,大概貼近岸邊一點跑就可以稍微閃避激浪區,接下來往北走就往台東了。
圖15 鵝鑾鼻燈塔外海,右下角Tide Rips 一激浪區(搖滾區)。 |
過完恆春半島後,午夜12點又輪到下一組開始輪班,先去休息先。3小時快到(am 02:50),在床鋪上準備爬起來交班,但很睏捨不得離開床墊,聽著外面下著雨落再甲板的聲音,接著,突然一陣滂沱大雨,聽甲板上有人大喊前「前帆先收起來」,瞬間我從床上跳了起來,衝前艙到拿起背包,馬上換上航海服,衝了出艙外,馬上關閉自動駕駛,改用手動讓船頭轉向頂風,協助降主帆,暴雨一度下到根本看不清楚前方,連左舷的岸上陸地一點都看不到,能見度大概只有舵輪到桅杆的距離,海上一片黑暗,你能相信的只有航儀的AIS跟羅盤,不能偏航,還要閃定置漁網,就這樣一路上,雨下的一陣一陣,接著就看到閃電,這時開始跟小卓兩個人當下的反應是,看到閃光就開始數秒,判斷雷聲跟閃電的秒差,(閃光和雷聲之間的秒數除以3,便可估計你和雷暴相距多少公里。舉一個例子,如果你看到閃電後9秒才聽到雷聲,雷暴應離你大約3公里。如果你幾乎同一時間看到閃電及聽到雷聲,雷暴一定非常接近),還好一路上的閃電都大約5秒-10秒,因為船上沒有雷達,所以也無法看到雷雨胞的範圍。。
快到了該我休息的六點,太陽也微微露出曙光,已經有點愛睏了,看到離地6海浬的陸地,已經到達金崙還在施工的高架橋了,平時開車台東市區順順開約40分鐘左右,現在我的航程回到台東市富岡港大約還剩三小時,上午九點入港,比希拉與亞蒂絲慢了3小時多,但比預計的下午三點 ,早了6個小時,感謝老天爺。
圖16 順便廣告一下迪卡儂航海褲不錯穿,可惜我買的有點大件(M)號。 |
圖17 台東市區外海,可以看到前方小小的鯉魚山 跟幾處台東較高的飯店樓房。 |
圖18 進港後遇到要出港的綠島客輪。 |
圖19 進入港區 |
圖20 停靠完後六位夥伴留念合影 |
後記
我的航程也到台東為止,不能再繼續往下航行有點可惜,我的台灣航行紀錄就剩,台東到花蓮,宜蘭到基隆,這兩個小段補齊後我就繞行台灣一圈了。每次長航都有很深的感受,在船上的活動起居與在陸地的心境轉換,隨著天候狀況的不同,在海上見到的事物不同,都讓每次航行變成一次很好的經驗,期待下次樂活跑寶島300航道[1]時,能還有時間再參與,也感謝其他五位夥伴大家相互配合,同舟共濟,一同獲得不錯的海上回憶。
本次航行的重點是石垣島,它最容易可以享受出國又有長航樂趣的地方,從台灣東岸的港口出發,大約跑一天多左右可以抵達,比開船去香港容易多了,東部離島也是很好的選擇,這些航線及遊玩地點,也待其他船友開發與分享。
圖21 三台帆船 同時停靠於富岡港,可惜背景不夠美。 |
全文完
[1] 寶島300航道 帆友呂大哥取的一段名稱指:南臺灣台南到宜蘭的航程,這段航程可以看到台灣東部美麗壯闊的山脈及太平洋寬廣蔚藍的海,沿途也經過多個台灣離島,除了爬山外可以用航海也可看到純淨的那一面。